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中华网  |  百度  |  青海新闻网

宏觉寺:多元创新,描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恢弘历史画卷

青海在线网 (文图/刘志强 米海莲)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走进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宏觉寺,仿佛步入了一方静谧而温暖的净土。飒爽的十月,浓郁的秋天落在寺内,古木参天,草木闪着点点露光。清风拂过,携带着淡淡的松柏香与经文的韵律,让人心旷神怡。

宏觉寺,全称为“宗喀大慈宏觉寺”。“宗喀”地区在藏文化中指湟水河谷地区。河湟地区的中心城市西宁市,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素有“海藏咽喉”之称。在西宁城市高楼中,宏觉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座承载着深厚藏传佛教文化底蕴的古老寺院,更是新时代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民族多元文化的生动实践者。近年来,宏觉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路径,书写了一曲爱国爱教、文化交融、责任担当、教育普及与制度建设并重的壮丽诗篇。

爱国情深,共筑精神家园

走进宏觉寺,一股浓厚的爱国爱教氛围扑面而来。这里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之地,是“和谐寺庙”建设的标杆。通过国旗升挂仪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法律法规进寺院等活动,宏觉寺不仅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僧众与信教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更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这里,每一次的庄严仪式,都是对伟大祖国深情的告白;每一场教义阐释,都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诠释。宏觉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同时,宏觉寺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文明上香,反对迷信、骗钱索财行为;规范宗教书籍管理,自觉抵御和反对邪教,着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着力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作用,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宏觉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噶尔哇·阿旺桑波表示,宏觉寺历来都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同时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丰富爱国主义宣传载体,拓宽爱国主义宣传渠道,传承与弘扬新时代红色文化,成功申报打造了“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占地总面积4318㎡,现由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馆、习仲勋同志与十世班禅友谊纪念馆、班禅行宫、大殿四部分组成,总结十世班禅大师、喇钦·贡巴饶赛、喜饶嘉措大师等藏传佛教历代大师们的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和西宁各族群众一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12月,宏觉寺被授予“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

文化交融,绘就多彩画卷

宏觉寺不仅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之地,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展示窗口。作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这里不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通过“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等历史故事,生动再现了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和睦相处的历史画卷。宏觉寺深入挖掘藏传佛教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每一块展板、每一幅图片,都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情礼赞;每一次的参观学习,都是对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深刻领悟。

多年来,宏觉寺把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贯穿于寺院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结合寺院法制宣传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载体,采取宣讲会、召开座谈会、观看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积极举(承)办了7场全国因明学学术研讨会及青海省因明学会学术研讨会,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讲座,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累计举办(承办)各类宣讲会70场次,参加人员达2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份,制作宣传展板210块,横幅100条。

宏觉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噶尔哇·阿旺桑波表示,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因此,他们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为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点亮了他们心中的知识灯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在这里,每一次的学习交流,都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与升华;每一份知识的积累,都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责任担当,传递爱的力量

步入寺门,映入眼帘的是那庄严而古朴的建筑群,红墙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神圣而庄严。漫步于宏觉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块石板、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忘却了外界的纷扰与忙碌,只想静静地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清凉。

宏觉寺的僧众,不仅潜心修行,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着爱的力量。2010年玉树特大地震,宏觉寺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美德,带领僧众将价值 100多万元的食品、帐篷、被褥等救灾物资送到受灾民众手中。2020年疫情期间,宏觉寺众僧心系疫区群众,积极参与同心抗疫公益慈善活动,积极筹集善款10万元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凝聚正能量共克时艰。2021年,河南多地遭受洪灾,宏觉寺第一时间通过慧海公益基金捐助5万元现金,送去力所能及的温暖,积极践行社会责任。2023年甘肃积石山县、青海民和县地震,宏觉寺捐款3万元……

从玉树地震到新冠疫情,从甘肃青海地震到日常的公益慈善活动,宏觉寺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善举,不仅体现了宗教界人士的大爱无疆,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在这里,每一次的援助行动,都是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弘扬;每一份爱心的传递,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制度建设,护航和谐之路

为了保障寺院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宏觉寺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他们融合传统寺规戒律与现行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了寺院各项制度,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目标。同时加强监督,成立民主管理评议委员会,制定评议办法,定期对民管会履行职责、宗教活动、财务管理、宗教人员操守等情况进行实时评议,接受社会监督,推进了寺院民主化、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寺院长期和谐稳定。在这里,每一项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是对寺院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每一次的管理创新,都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宏觉寺总占地面积4318平方米,寺院内文物有班禅行宫殿、释迦殿、护法殿等建筑。在宏觉寺,至今还保存着完好的元明清时期的藏文古籍。仓门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解婧说,根据辖区少数民族聚居特点,街道结合“民族团结宣传月”“法治宣传月”“平安寺院建设宣传月”等主题活动,组织各民族党员干部多次在宏觉寺用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宏觉寺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更是一个展现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窗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感受到各民族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美好氛围。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宏觉寺在盛夏的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宏觉寺的故事,是新时代下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民族多元文化的生动写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爱国爱教的深情厚谊,感受到了文化交融的绚烂多彩,体会到了责任担当的温暖力量,更见证了制度建设对于和谐稳定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