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中华网  |  百度  |  青海新闻网

【青海在线网·散文】北京记忆——细读天安门广场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三千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底蕴足以让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

当我怀着一颗神圣的心,漫步于天安门广场,静听历史的风亘古不变地从上空吹过,恰如近距离触摸祖国心脏的脉搏,去回望曾经的辉煌,感受今日的繁华盛世。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区长安街,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集会,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立足其中时,竟是如此空旷,偌大的广场里,每一位游客宛如一颗颗小星星一般,散落其间。

当我们举头仰望宏伟的天安门、随风飘荡的五星红旗、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每一座都让人不由地心生敬意,那种自豪的心情,那种对祖国的热爱油然而生。

作为北京中轴线的起点,天安门广场建筑呈现“中轴居中,两翼对称”的布局。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可以看到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城楼,西侧为人民大会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两侧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

回顾天安门广场的建筑史,天安门原名承天门,位于皇城的最南端,是北京城的地理中心。在天安门前南北方向伸出一条“T”形长道。长道的东西两端分别是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向南延伸至正阳门,两侧是“东千步廊”和“西千步廊”。

千步廊的尽头就是大清门,到民国时为中华门,是进入广场的正门,大致位于现在的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长安左门和右门是文武大臣进入皇宫上朝的必经之路,东千步廊集中了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工部、钦天监、鸿胪寺、太医院的文职机构在东边的千步廊,西千步廊则分布着明朝的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以及清朝的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等武职机关。这些机构共同构成了当时的中央行政体系。

明清时期若参加科举考试,就先在东千步廊过关斩将,在礼部会试考中了贡士以后,再去参加殿试,考中进士的名单张贴在长安左门的龙棚,就是所谓的“龙门”,进士们长安左门进入紫禁城,觐见皇帝,加封官爵。

西千步廊于每年的农历八月中旬皇帝诏令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把各省上报来的死刑案进行审核,再由皇帝进行裁决,这称为“秋审”,然后张贴在长安右门,所以这个门又称为虎门。押到长安右门的犯人,就是落入虎口,然后在长安右门进行朝审,若无异议,则绑缚刑场;若有疑点,则押回大牢。案件需要三审三决后方可行刑,故仍有“九死一生”的可能。

由此可见,整个建筑构成了封闭宫廷广场——“天街”。1914年,北洋政府拆除千步廊等,天安门广场对公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此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广场从此成为国家象征。

从儿时的记忆里,图画课本就有天安门的图案,每次国庆的手抄报里天安门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那时候感觉离我们好遥远。如今,天安门广场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凝聚民族情节的精神地标。清晨的升国旗仪式引无数人观看,华灯璀璨的业务,更显得庄严恢弘。

站在广场上,我们既能触摸历史的厚重,又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它不仅仅见证着历史,也承载着民族的未来愿景。

在广场最北端,坐落着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它矗立在2000余平方米、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上,基座为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作为东城区、西城区分界点,城楼大殿主要为木结构,顶部城楼为重檐歇山式,有正脊一条,正脊的两端有一对华丽的龙型琉璃装饰物,称为“龙吻”(又称“大吻”或“正吻”),另有垂脊8条,在垂脊顶端各有一条龙吻,故有“九脊封十龙”的说法。

大殿飞檐下排列有序的斗拱和梁枋。斗拱为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中独有,由斗形木弓形横木组成的具有翘、昂、拱特点的木制构件。梁枋又分额枋、檐枋;斗拱下面是额枋,上面彩画和金龙图案,柱子之间的构件叫檐枋,饰有金龙和玺图案。

大殿内有60根直径为92厘米的红漆木柱,承受着屋顶建筑大部分重力。正面的36扇门窗为中国传统的菱花格式,屋顶上的天花藻井画的是团龙图案,在殿厅堂纵横交错的梁枋上绘的是金龙和玺彩绘;17盏古雅的大型宫灯,最大的那盏称为主灯,其余16盏为六面辅灯。每盏灯上的角各有一盏伞形小灯。

城楼下是13米高朱红色城台,开有五座拱形门洞,正中门洞上方悬挂毛泽东画像,两侧分列巨幅标语,西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为“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城楼下是碧波荡漾的外金水河,河上横跨五座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汉白玉金水桥。这些造型别致、雕工精湛的桥梁分别对应着“仁义礼智信”,城楼门洞相一一相对。桥面中间呈拱面,中间窄、两端宽的双曲线,整体如同五条玉带横卧河上。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五座桥的栏杆不尽相同,中间的桥是汉白玉蟠龙雕花柱、下衬云板,其余四座的白石栏杆上皆雕成荷花栏柱。正中间的桥面也最宽,级别也是最高的,叫御路桥,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走。御路桥两侧的桥面略窄,叫王公桥,供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两侧的叫品级桥,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走。如今在人人平等的环境里,我们都可以自由穿梭其中了。

天安门城楼前矗立着一对挺拔秀丽的汉白玉华表,又称“望柱”,每根高9.57米,直径0.98米,柱身刻云龙图案,柱顶横插云板,上蹲踞着石犼(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神兽),值得注意的是,这对石犼面向宫外,又叫“望君归”,寓意劝诫外出巡游的皇帝及时回宫料理国事。

华表做为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重要元素,古称“桓表”,位于古代宫殿等大型建筑物前,多为巨大石柱。最初是原始部落时代的图腾标志。

如今,典雅的金水桥、威武的石狮与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神韵的华表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天安门这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

广场中轴线上巍然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纪念中国近代革命英烈而建。在1949年9月30日,由毛泽东主席亲自奠基,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1958年5月1日揭幕。

整座碑高达37.94m,由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占地约3000平方米。共由两层月台、两层须弥座、碑身和碑顶组成。碑心石上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位镶嵌着十幅汉白玉浮雕,生动展现了“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到“胜利渡江”重大事件,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支援前线”与“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总计约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浓缩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百余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斗争史。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上层须弥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象征着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广场中央的毛主席纪念堂,为柱廊型正方体建筑,重檐屋顶庄严肃穆。二十年前,我曾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此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遥想当年正是这位领袖带领中国于走出水生火热。

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始建于1958年,仅用280天就完成主体工程。东门是入口,也是正门,在左右各5樘金黄色铜门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国徽。其门前的开阔的广场是举行欢迎国宾仪器、检阅三军仪仗队的地方。

大会堂整体呈巨大“山”字形,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外观浅黄色花岗岩,顶部黄绿相间琉璃瓦屋檐,不仅是国家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更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象征。其内部设有中央大厅、万人大礼堂、迎宾厅、国家接待厅、金色大厅等、各省大厅等特色空间,每个细节都彰显着大国风范。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五四运动、开国大典等众大历史时刻。如今,它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再次漫步广场,总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我们铭记过去的艰辛,珍惜当下的幸福,更憧憬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张风英,1973年出生,籍贯青海西宁,1995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湟源县作家协会会员。从医二十余年,忙忙碌碌的工作,认认真真生活,用心感受,用爱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文字记录每一个心动时刻,用照片儿记录刹那间的美丽,让生命的印记熠熠生辉。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