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背后的影子:高庆旭与青海竞走冠军的成长轨迹
左起:冶忠、高庆旭、切阳什姐、马发颖
青海在线网 (文/刘志强)采访高庆旭教练前后约了三次,第一次是他没时间,第二次是我没有时间,第三次,两个人约定在一起,才有了这篇讲述他的体育人生故事。
四月的最后一天,我和高教练约定在南门体育场见面,之后被他邀请至家中完成了本次采访。
高庆旭是青海省体校原竞走教练员。1956年6月,他出生在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镇的一个小村庄,那是一个土地贫瘠却孕育着无限生机的地方。从那时起,命运似乎就为他铺就了一条与体育结缘的漫漫长路。
年轻时的高庆旭
初涉体育,崭露头角
1972年,初中毕业的高庆旭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他凭借着出色的奔跑能力和顽强的毅力,从马营中学到民和县,经层层选拔,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选拔到青海省体工队田径队,先后进行中长跑和马拉松的训练。在邱安顺、汪洪章两位教练的悉心指导下,高庆旭开启了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体育生涯。
那时的训练条件极为艰苦,没有先进的训练设备,没有舒适的训练场地,有的只是一双磨破的运动鞋和一颗永不言弃的心。高庆旭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他比别人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开始跑步,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凛冽寒风,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的训练强度之大,让教练和队友们都惊叹不已。也因此,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志练马拉松”运动员。
原青海省田径队合影(前二排右为高庆旭)
高庆旭曾多次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田径比赛,在每次的比赛中,他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奋勇向前。虽然每次进入了前六名的录取名次,但这个名次对于一个来自偏远小村庄的且专业训练时间不长的运动员来说,已经是无比的荣耀。那一刻,他站在领奖台上,望着台下欢呼的人群,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体育之路的大门已经为他敞开。
在之后的运动员生涯中,高庆旭多次代表青海参加各类比赛,每一次他都全力以赴,用汗水和拼搏为青海体育事业赢得了荣誉。然而,1975年,由于伤病原因,高庆旭不得不离开体工队。但他对体育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而熄灭,他来到了大通县第三中学,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
在大通县第三中学的体育教学训练中,高庆旭展现出了敏锐的选材眼光和独特的训练能力。在任教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训练有体育潜力的学生,先后向青海省体工队培养输送了陈宗爱(中长跑)、吕成林(摩托车)、陈琳(自行车)三位优秀队员。他们在后来回忆起那段时光时,眼中满是感激。“当时,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是高教练发现培养了我们,挖掘了我们的潜力,鼓励我们坚持训练,才有我们今天的成就”。三位队员经过刻苦努力的训练,在各自的项目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青海体育事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德令哈市进行选星计划选拔人才
深耕竞走,桃李满园
1980年,高庆旭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在大通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他被大通县体委看中,调到大通县体校专门从事中长跑竞走项目的教练工作。从此在这教练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在这漫长的32年里,高庆旭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中长竞走的训练上。
高庆旭的手机里存满了学生的照片
他深知,耐力是一项对技术和耐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要想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他每天早早地来到训练场,为运动员们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从基础训练到专项技能,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要求。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脱颖而出。
经过他训练输送的成绩比较突出的运动员,如余桃花,荣获了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800米第三名(运动健将),赵金全,荣获了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5000米第二名(运动健将),伊西春、孔向霞在全国马拉松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学员为青海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保存的学生成绩册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高庆旭积极报考了全国成人统考,随后被录取到天津体育学院教练员专修科进行学习深造。在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先进的体育理念和训练方法,深刻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并侧重于竞走项目的技术理论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同时,在毕业时以《加强速度训练是提高我国马拉松成绩的关键》为题,大胆的提出了把5000米、10000米作为马拉松项目的速度单位,在天津体育学院论文报告时被评为优秀论文,发表在《青海体育科技》1988第二期上。
毕业后,高庆旭继续回到大通县任竞走教练,他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在大通县又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王爱国、李万仓、田富军、李富庆、祁玉花、冯文莲、麻石贵、刘虎、王延凯等运动员在他的指导下,不断突破自我,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王爱国荣获了全国竞走锦标赛男子50公里第七名(运动健将);李富庆后来从竞走转入登山训练,先后于2007年奥运火炬测试登顶珠峰、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登顶珠峰、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顶珠峰。
1990年,高庆旭又被西宁市体委看中,被调任至西宁市体育中学担任竞走教练。在这里,他选拔了崔进丰、秦永明、哈秀萍、李延红、孙君等一批有潜力的运动员。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成绩。在他的精心培养下,这些运动员在省内外的各大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西宁市乃至青海省赢得了荣誉。
1993年,高庆旭又被调入青海省体育运动学校任竞走教练。他从市体育中学将李延红、哈秀萍带过来继续训练,使她们能够在更高、更好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实力。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李延红、哈秀萍不断刻苦训练,成绩迅速提高。他们两人在全国竞走冠军赛上分别取得了女子少年组第二、第六名的好成绩,成为了青海竞走项目的中坚力量。
1999年,高庆旭不辞艰辛,在祁连县民族中学发现了来自野牛沟的一名叫冶忠的藏族女生,并将她选拔到省体校训练。冶忠有着极高的运动天赋和吃苦精神,在高庆旭的指导下,她的成绩突飞猛进。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奥林匹克花园杯国际竞走大奖赛上(赛场温度高达40多度),冶忠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取得了第12名的好成绩和名次,也体现出了她在耐力上的优势。由此藏族运动员在耐力项目上突现出了他们的能力。
2002年,高庆旭带着训练三年的冶忠,在中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云南呈贡训练基地参加了"2004、2008年奥运会竞走项目·优秀苗子”的大集训。然而,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被选拔为2008奥运会优秀苗子的冶忠,后来选择了到青海师范大学学习,放弃了继续专业训练的机会。毕业后,冶忠继续留在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任教。说起此事,高庆旭至今仍有些遗憾:“太很可惜了,她是个很有潜力的运动员,只可惜走上了另一条路”。也就是从此时开始,高庆旭开始重视从高海拨地区挑选有运动天赋的优秀苗子(尤其侧重于藏族运动员)。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动藏族运动员在田径项目上的发展,高庆旭专门发表了一篇名为“对我省牧业区竞走人才之浅论”的文章,探讨藏族运动员在田径比赛中的优势,并发表在《青海体育科技》杂志上(1998第1-2期),被青海省体委评选为优秀论文。他的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藏族运动员的培养、发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制定了西部高原体育人才发展计划一系列措施。
与切阳什姐合影
与曹茉婕合影
2006年,高庆旭迎来了他教练生涯中又一个重要时刻。他在海北州选材时,先后选拔了曹茉婕、杨长加、切阳什姐、马海军、角巴特、吉三春、万玛、尼玛、曾太姐、刚日措毛、多杰措、昂秀等一大批优秀苗子。当时,切阳什姐在海北州元旦环城赛中表现比较突出,拼搏能力很强,高庆旭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有着坚韧毅力和出色天赋的藏族女孩。
弟子吉三春
与李毛措合影
在省体校的日子里,高庆旭对切阳什姐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和指导。他特别注重她的基础训练,还关心她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在高庆旭的精心培养下,切阳什姐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竞走运动员。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他奋力拼搏、争金夺银,凸显出她在竞走项目中非凡的能力,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夺得了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打破了藏族运动员在奥运会金牌上的零突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民族赢得了骄傲。切阳什姐作为青海省党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除了切阳什姐,循化县大力加山的藏族姑娘李毛措、撒拉族姑娘马发颖(2018年国际田联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女子50公里团体冠军)等优秀运动员,他们在国内外赛场上的出色表现,让青海竞走项目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退休不褪色,体育情未了
2012年,高庆旭光荣退休。然而,他对体育的热爱并没有因为退休而减退。退休之后的高庆旭仍然活跃在田径工作中,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继续为体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3年,高庆旭被陕西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聘为选材教练员。他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先后为陕西省选拔了优秀运动员西日措,西日措曾获得阿根廷2018年第二届青奥会5000米女子金牌。此外,他还发掘了普华加、拉毛、彭毛才杰、格桑卓玛、才项卓玛、南措秀毛、尕周吉等优秀运动员,让家庭困难的孩子们走上体育之路,在国内国际赛场上展现风采,也让藏族孩子在田径比赛中发现了自己的天赋。
2019年,高庆旭先后被英陶国际体育管理(北京)公司、河北省固安县奥帆体育运动俱乐部聘请为中长跑教练、竞走教练员。在不同的领域里,他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带着对体育的执着和热爱,来到了新的岗位,继续着他的教练生涯。藏族运动员西日措,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二届青奥会上,在女子5000米竟走比赛中获得了金牌;岗拉美朵在阿曼举行的国际竞走冠军赛上荣获女子青年组团体冠军……
2022年、2023年前后高庆旭被青海省体育局聘请为选材专家,他和省体育局组建的选材团队,为国家体育总局耐力性运动项目“大心脏计划”青海训练营、青海省优秀竞技后备人才“选星计划”训练营的人才选拔工作。从茫茫戈壁的海西州、三江源头的玉树州到阿尼玛卿雪山下的果洛州、再到青海湖畔的海南、海北州......高庆旭虽年事已高,但他不畏路途颠簸,克服高海拨地区缺氧的艰苦条件,和他的团队开启了青海省全覆盖的选材工作。
2023年国家田管中心聘请高庆旭作为选材专家,在陕西省汉中市固安县举行的全国U系列竞走项群赛暨青少年训练营教练员会议上,进行了竞走运动员选材的专题讲座。
老骥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也奋蹄。如今,高庆旭仍然在默默地为选拔出更优秀的中长跑竞走项目的优秀苗子,而无私的奉献他晚年的余力。
回首自己的一生,高庆旭感慨万千。他说:“是体育成就了我,也是体育让我的人生充满快乐。我当教练时,我对得起孩子们,也对得起家长们。尤其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是切阳什姐的启蒙教练,这就很满足了。”
高庆旭的妻子尹娜说:“丈夫把一生奉献给了体育,他热爱体育,热爱自己的队员,但对于家庭,他关心的又很少。”他的家住在南门体育场附近,那是他曾经在阳光下洒下汗水的地方。没事的时候,他就会到体育场走走,回忆着过去的时光,那些与运动员们一起奋斗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有一次,高庆旭到德令哈市选材,看到了以前的一名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当时因为没好好训练,自己选择了做生意。看到教练后,他抱着高庆旭哭了,说:“当时没听你的话,现在很后悔。”高庆旭看着眼前的学生,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体育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秦皇岛夏令营和俄罗斯专家谢苗诺夫合影
秦皇岛夏令营和原我国跳远运动员邹争先合影
高庆旭一生把生命交给了体育,他先后培养了100多名优秀运动员。这些运动员们如今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有的成为了教练,继续培养着新一代的体育人才;有的则在体育相关领域发光发热,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高庆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他说:“看到他们我也很高兴,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希望他们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高庆旭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体育人生篇章。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青海体育事业的辉煌。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体育人,在体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